《空城》以意象化的笔触勾勒出一座被抽离生命力的城市景观,通过"褪色霓虹""锈蚀的钟"等物质衰败符号,隐喻现代文明繁荣表象下的精神荒芜。歌词中反复出现的"没有回声的呼喊"与"被风带走的诺言"形成双重消解,既指向人际关系的疏离,也暗示信仰体系的崩塌。电子合成器音效与城市噪音的采样在听觉层面构建科技文明的冰冷质感,而民乐元素的间奏插入则像是对消逝传统的惊鸿一瞥。"玻璃幕墙折射的月光"这一核心意象精准捕捉了当代生活的异化本质——物质高度发达却无法温暖灵魂的悖论。副歌部分不断强化的"空"并非物理空间的匮乏,而是消费主义狂欢后暴露的价值真空,那些"数据洪流中溺亡的星辰"直指数字时代对人类诗性思维的绞杀。歌词最终落点在"等待戈多式的黎明",将批判性思考升华为对人类文明出路的哲学叩问,使作品超越了普通城市题材的局限,成为一部关于现代性困境的寓言。